家鄉尊稱老師為先生。
史先生是我們高三的歷史老師,60出頭,退休后返聘的。虛胖,鼻頭很大,左邊的耳朵還缺了一塊,講話聲音悶而含混,走路慢吞吞的,鞋跟常拖地有聲。
史先生剛任我們課時,大家都奇怪這樣的老師也會返聘。他上課實在平淡,再生動的歷史故事到了他嘴里也枯燥無味。他從進課堂到下課,總是抱一本備課筆記,他讀,我們記,很少讓學生提問,也不關心課堂紀律,至多從眼鏡橫梁上面,看看誰在講話。有時候咳嗽得厲害,就搬一張椅子坐在講臺前,據說是校長特批的。
只是他的講課筆記,縱向發展、橫向比較,清清楚楚,猶如答題的標準答案。史先生要我們背熟了,說高考85分不成問題,講得那樣肯定,我們都將信將疑。但往屆的同學說,史先生有絕招,猜高考問答題,每回必中,大家都驚訝,再不敢小覷。
史先生家在外縣,他一個人住在學校西北角的一間房子里,一床一桌,連電視機也沒有。平常喜歡采些花草,養兩只兔子,再無其他興趣。據說他曾留學東洋,日本人侵華時,缺少翻譯,逼他干,不想干,被一槍打掉了耳朵,文革期間,也就因為這段歷史被下放到農村撿大糞。
史先生平時極少與學生交往。難得有一次,他課間有了興致,撿一段樹枝,遠遠地對著一根柱子擲去,樹枝平飛著打在柱子上,如果換成一根鐵釘,肯定會釘在上面。我們都玩不起來,我記得當時他是那樣高興,笑的甚至有些天真。我們不知道他為什么那樣高興,但都感到原來他是那樣的和善。
那年高考前,史先生出了10道歷史問答題,猜中了一半,我們很多人都考了高分。離校的時候,我去看他,他穿一件洗得不怎么干凈的老頭衫,很舍不得地拉住我的手,直說:“以后有機會,回學校看看,回來看看。”
送走了我們這一屆,史先生回老家去了,不久就病逝了。同學大都進了大學,無法參加他的葬禮,但在信件往來之間都流露出了對他的深深思念。聽說史先生把那套備課筆記留給了學校,字跡工整,一絲不茍。
雖然我們都知道,學歷史并不是為了記住幾件大事,但那時候,我們最需要的就是考試拿高分。經過他的整理,我們背起來是那樣清楚,直到現在,好多東西還記得很牢,就如不顯山露水的史先生,一個平常的人,卻那樣長久地留在我們的記憶里,留給我們那樣不平常的印象。
聯系我們 | 網站地圖
Copyright2016@江蘇匯鴻國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蘇ICP備05036067號